– 睡眠姿势让结石“移位”:人站立或坐着时,胆囊位于肝脏下方,结石多沉在胆囊底部;夜间平躺时,胆囊位置相对水平,结石容易随胆汁流动滑向胆囊颈部或胆管出口,像“瓶塞”一样堵住胆汁排出通道,胆囊强烈收缩就会引发剧痛。
– 夜间胆汁更“黏稠”:夜间人体代谢减慢,胆汁分泌减少且浓缩,胆囊收缩功能减弱,结石更容易滞留并刺激胆囊壁,诱发痉挛和疼痛。
– 迷走神经兴奋:夜间迷走神经活跃度高,会促使胆囊收缩、胆汁分泌,若此时结石梗阻,收缩带来的疼痛感会更强烈。
胆结石发作疼痛
夜间发作时,先做好这3件事缓解疼痛
胆绞痛发作时,剧烈的疼痛可能让人辗转反侧,但盲目乱动或用力按压可能加重不适。正确的做法是:
1. 保持侧卧或半坐卧位,放松身体
平躺会加重结石对胆囊出口的压迫,可改为右侧卧位(让胆囊位置稍高,减少结石梗阻),或半靠在床头(上半身与床成45°角),通过体位调整减轻胆囊压力。同时解开腰带、松开紧身衣物,避免腹部受压,保持呼吸平稳,不要憋气或用力收腹。
2. 局部热敷,缓解痉挛
用热水袋或热毛巾(温度控制在50℃左右,避免烫伤)敷在右上腹(胆囊位置),每次15-20分钟。温热刺激能放松胆囊平滑肌,减轻痉挛性收缩,从而缓解疼痛。注意不要直接贴皮肤,可垫一层毛巾。
3. 暂时禁食禁水,避免刺激
发作时胆囊处于痉挛状态,进食(尤其是油腻食物)会刺激胆囊进一步收缩,加重疼痛;喝水也可能因胃肠蠕动牵扯胆囊,让疼痛加剧。此时需严格禁食禁水,直到疼痛缓解或就医后遵医嘱进食。
胆结石发作疼痛
出现这些情况,必须立即去急诊
胆绞痛夜间发作可能是单纯的结石梗阻,也可能是胆囊炎、胆管梗阻的信号,出现以下情况时,不能硬扛,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急诊:
– 疼痛持续不缓解:若采取上述措施后,疼痛超过2-4小时仍未减轻,或越来越剧烈(从隐痛转为刀割样痛),可能是结石完全嵌顿或胆囊发炎,需及时处理避免胆囊化脓、穿孔。
– 伴随发热、寒战:体温超过38.5℃,同时怕冷、打寒战,提示胆囊已出现感染(化脓性胆囊炎),若不及时抗感染治疗,可能引发败血症。
– 出现黄疸:观察到皮肤、眼睛巩膜发黄,尿液颜色变深(如茶色),可能是结石掉入胆管,堵塞胆道引发梗阻性黄疸,需紧急解除梗阻,否则可能损伤肝脏。
– 伴有严重恶心呕吐:呕吐频繁且无法进食,可能导致脱水、电解质紊乱,尤其对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人,风险更高,需急诊补液治疗。
如何减少夜间发作风险?
对频繁夜间发作的胆结石患者,日常做好这些事能降低风险:
1. 晚餐“清淡+七分饱”
晚餐避免吃肥肉、油炸食品、动物内脏等高脂肪、高胆固醇食物,这些食物会刺激胆囊剧烈收缩,增加夜间发作概率;同时不要吃太饱,七分饱即可,睡前3小时不再进食,减少夜间胆囊负担。
2. 睡前避免压迫胆囊
睡觉时尽量不要长时间左侧卧(左侧卧会让肝脏压迫胆囊),可选择右侧卧或仰卧,若仰卧时容易发作,可在腰后垫一个薄枕,调整身体角度。
3. 遵医嘱提前干预
若频繁夜间发作(每月超过1次),或结石直径超过1厘米,建议尽早咨询医生评估手术(腹腔镜胆囊切除术)。对暂时不适合手术的患者,可在医生指导下,睡前服用解痉药(如熊去氧胆酸),减少胆囊痉挛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