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条“肝脏分泌→胆囊储存→肠道利用”的胆汁循环链,任何一环出问题,都会影响整个系统:
– 肝脏分泌的胆汁成分异常,会让胆囊内更容易形成结石;
– 胆囊堵塞或发炎,会导致胆汁排出受阻,反过来加重肝脏负担。
肝胆
胆囊问题,根源可能在肝脏
很多胆囊疾病看似是胆囊本身的问题,其实“病根”可能在肝脏:
1. 胆结石的形成,肝脏是“幕后推手”
胆囊结石中最常见的是胆固醇结石(占70%以上),而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与肝脏密切相关。肝脏负责将胆固醇代谢后融入胆汁,若肝脏代谢功能异常(如肥胖、高血脂、糖尿病导致的代谢紊乱),会使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过高,超出胆汁能溶解的范围,多余的胆固醇就会沉淀下来,在胆囊内逐渐形成结石。
研究发现,脂肪肝患者的胆囊结石发病率是正常人的2-3倍,正是因为脂肪肝会影响肝脏对胆固醇的代谢,间接促进结石形成。
2. 胆囊发炎,肝脏可能“受牵连”
胆囊发炎(胆囊炎)时,炎症可能通过胆管蔓延至肝脏,引发“胆管炎”或“肝炎”;若胆囊结石掉入胆总管堵塞胆管,会导致胆汁无法排出,淤积在肝脏内,引发“梗阻性黄疸”(皮肤、眼睛发黄),甚至导致肝功能损伤(转氨酶升高)。
肝胆消化系统
肝脏出问题,胆囊也会“跟着倒霉”
肝脏疾病同样会“连累”胆囊,让胆囊功能受损:
1. 肝炎或肝硬化,胆囊易“发炎”
病毒性肝炎、酒精性肝病等会导致肝脏炎症,炎症可能扩散到胆管系统,引发“胆囊炎”或“胆管炎”;肝硬化会导致门静脉高压,压迫胆囊周围的血管,影响胆囊的血液供应,让胆囊壁增厚、功能下降,出现“胆囊壁毛糙”(超声检查常见描述)。
2. 胆汁淤积性肝病,胆囊会“积水”
某些肝脏疾病(如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)会导致肝内胆管堵塞,胆汁无法正常排出,淤积在肝脏内。长期胆汁淤积会使胆管内压力升高,胆囊因胆汁无法顺利流入而逐渐扩张,形成“胆囊积水”,甚至引发胆囊萎缩。
肝胆
肝胆同护:守护健康的“双赢”策略
既然肝胆息息相关,养护时就不能“顾此失彼”,需同时关注两者健康:
1. 调整饮食,给肝胆“减负”
– 少吃高油、高糖、高胆固醇食物(如油炸食品、动物内脏),避免肝脏代谢负担过重,减少胆汁中胆固醇沉积;
–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(如蔬菜、全谷物)和优质蛋白(如鱼肉、豆类),帮助肝脏代谢,促进胆汁正常分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