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39养生-健康养生知识平台

肠镜下能获取哪些信息

2025-10-17

– 黏膜外观:正常的肠道黏膜光滑、湿润,呈淡粉色或淡红色,血管纹理清晰可见。若出现充血、水肿(黏膜发红、肿胀,像被水泡过),可能是炎症的信号;若黏膜粗糙、有糜烂或溃疡(表面破损、凹陷,甚至渗血),需警惕溃疡性结肠炎、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。

– 异常隆起:镜头若发现息肉(黏膜表面突出的小疙瘩,有带蒂的、扁平的,或不规则的),需记录其大小、数量、位置和形态——带蒂的息肉多为良性,但扁平或广基的息肉恶变风险可能更高;若看到菜花样、质硬的肿块,且触碰易出血,需高度怀疑肠癌。

– 分泌物与异物:正常肠道内只有少量清澈黏液;若出现脓性分泌物、血液(新鲜血或黑褐色血),可能提示感染、出血或肿瘤破溃;若发现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堆积,可能与肠道动力不足或梗阻有关。

肠镜检查

二、通过活检获取“微观证据”

肠镜不仅能“看”,还能通过活检钳在可疑部位夹取少量组织(约米粒大小),送病理检查,获取更深入的信息:

– 判断病变性质:息肉究竟是炎性息肉(由炎症刺激引起,多为良性)、腺瘤性息肉(有恶变潜能,是肠癌的“前身”),还是已经癌变的肿瘤?病理切片能明确细胞形态——若发现癌细胞,可直接确诊肠癌。

– 评估炎症程度:对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,活检能判断炎症累及的深度(黏膜层、黏膜下层还是更深),以及是否存在“隐窝脓肿”等特征性改变,帮助区分疾病类型和活动度。

– 检测特殊病原体:若怀疑肠道感染(如结核、阿米巴病),活检组织可通过特殊染色或培养,查找结核菌、阿米巴滋养体等病原体,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。

三、发现肠道结构异常

除了黏膜病变,肠镜还能发现肠道结构的改变,提示潜在问题:

– 狭窄与梗阻:若镜头前进受阻,发现肠道管腔变窄(如瘢痕收缩、肿瘤堵塞),需记录狭窄的位置和程度,判断是否因炎症后遗症、肿瘤或先天畸形导致。

– 畸形与异常通道:少数情况下,可能发现肠道先天性畸形(如肠道重复畸形),或因炎症、外伤形成的瘘管(肠道与其他器官之间的异常通道),如克罗恩病可能引发肠瘘。

肠镜检查

四、辅助治疗与疗效评估

肠镜不仅是“诊断工具”,还能在检查中同步完成部分治疗,并评估治疗效果:

– 治疗性操作记录:若发现息肉,可直接在肠镜下切除(如高频电切术),并记录切除的完整性;若有出血点,可通过电凝、止血夹等方式止血,这些操作的过程和结果也会纳入肠镜报告。

最新文章

胆囊息肉需要切除的情况

中医

 

阅读12063

胆结石夜间发作?

中医

 

阅读12651

出现排尿中断可能是膀胱结石

中医

 

阅读11915

胆囊问题与肝脏息息相关

中医

 

阅读17371

从腹痛到腹泻,身体在发出这些信号

中医

 

阅读1814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