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39养生-健康养生知识平台

中医视角下的心脑健康奥秘

2025-10-14

思虑过度损伤心脾过度思考消耗气血,影响心血生成。

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,饮食不当直接影响气血质量。

情绪波动扰乱气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变化影响气血运行。

劳逸失度耗伤正气过度劳累或缺乏运动都会影响气血状态。

气血平衡受到影响会有以下状况:

经常感到疲倦乏力气血不足无法濡养全身。

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心血不足影响脑府功能。

心悸胸闷气短心气不足或心血瘀阻的表现。

面色无华或晦暗气血不能上荣于面。

肢体麻木或疼痛气血运行不畅,不通则痛。

调和气血:中西医的协同之道

恢复气血平衡需要综合性的调理策略:

西医干预注重功能评估和支持治疗。通过血液检查评估贫血和营养状况。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优化组织灌注。必要时进行氧疗改善组织氧合。特别重视营养支持,保证造血原料的充足供应。建议进行心肺功能锻炼,提高气血利用效率。

中医调理强调辨证论治和整体调节。中医认为 “气为血之帅,血为气之母”,调理时要么 “益气”(补充推动动力),要么 “活血”(疏通运行路径),或 “益气活血” 并举。例如,针对气虚血瘀型人群,会通过补气药物(如黄芪、党参)增强动力,搭配活血成分改善瘀堵;

结合现代中药制剂:在医生指导下,可配合使用丹红注射液、丹参注射液等具有活血化瘀的中药制剂 —— 这类药物能直接改善气血运行不畅的问题,为心脑输送充足滋养,尤其在脑病治疗中,常与西医干预结合,形成协同效果;

传统疗法辅助:搭配针灸(如针刺内关穴、足三里)、推拿等,进一步疏通经络,促进气血流通,帮助身体恢复平衡。

维护气血平衡的日常

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维护气血平衡:

保证充足优质睡眠夜间是气血生成和修复的重要时段。

保持适度运动太极拳、八段锦等传统运动有助于气血流通。

注意饮食调养多食用红枣、桂圆、山药等补气血食物。

学习情绪管理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情志损伤气血。

定期进行艾灸灸足三里、关元等穴位有助于培补气血。

对于已出现气血失调的人群,也可在医生指导下,配合丹红注射液等同类

最新文章

胆囊息肉需要切除的情况

中医

 

阅读16435

胆结石夜间发作?

中医

 

阅读12708

出现排尿中断可能是膀胱结石

中医

 

阅读13682

胆囊问题与肝脏息息相关

中医

 

阅读19799

从腹痛到腹泻,身体在发出这些信号

中医

 

阅读1564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