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能想到黑乎乎的淤泥里,能藏着这般雪白脆嫩的宝贝?上周在早市碰到张大爷,他正拿着沾泥的莲藕吆喝:”这藕孔能透光,生吃比梨还甜!”买回家凉拌,”咔嚓”一口,清甜的汁水瞬间冲淡了喉咙的干痒。
小贴士:挑藕要选两端密封的,这样的藕节没进淤泥,炖汤时加两片雪梨,汤色奶白还带着果香,我家闺女能连喝三碗!
二、南瓜:秋日的”天然糖罐子”
老李家的南瓜摊永远最热闹,金灿灿的南瓜堆成小山。他有个绝活——用手指弹瓜:”听见没?像敲鼓似的闷响,保准甜得噎嗓子!”昨天蒸了半个,勺子陷进橙黄瓜瓤的瞬间,那股混合着栗子香的甜味,把加班到深夜的怨气都融化了。
私房吃法:南瓜小米粥撒一把枸杞,清晨喝一碗,肠胃暖融融得像晒了太阳。悄悄说,比网红奶茶治愈多了。
三、银耳:平民的”燕窝替代品”
菜场干货摊的王婶总笑话我:”年轻人就知道买即食的,哪见过会跳舞的银耳?”她现场泡了朵丑兮兮的干银耳,半小时后竟在水盆里舒展成雪白的花朵。炖煮时加颗黄冰糖,胶质浓得能挂勺,凌晨三点写稿时来一碗,比敷十张面膜都管用。
四、茭白:水乡的”美人腿”
第一次见带着露水的茭白,是在苏州的早市。阿婆用指甲轻轻一掐:”看这嫩得能掐出水,清炒比肉还鲜!”回家试着重现那道油焖茭白,白玉般的笋肉裹着酱汁,咬下去竟有蟹肉的鲜甜,难怪汪曾祺说它是”水中仙”。
五、芋头:被低估的”脾胃保镖”
总嫌芋头土气?那是你没遇见广东的荔浦芋头!蒸熟后紫色纹理像大理石的剖面,蘸白糖吃绵密如冰淇淋。上次感冒时,奶奶用芋头炖排骨,沙沙的口感裹着肉香,一碗下肚,发际线都冒汗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