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类作为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材,其健康价值正被多项研究证实。从降低全因死亡率到预防慢性疾病,豆类凭借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生理活性,成为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最新研究进一步揭示,坚持食用豆类对人体健康具有多维度的保护作用。

一项覆盖 32 个不同国家队列的荟萃分析,对 1,141,793 名受试者进行了 3-26 年的追踪,期间记录了 93,373 例全因死亡。结果显示,无论在何种人群中,豆类消费量与全因死亡率均呈显著负相关 —— 豆类吃得越多,全因死亡风险越低。更重要的是,这种关联呈现线性剂量关系:豆类消费量每增加 50 克 / 天,全因死亡风险就降低 6%。此外,与豆类消费最低的人群相比,最高消费人群的脑卒中(中风)风险显著降低,证实豆类在心血管健康保护中的关键作用。
豆类在糖尿病预防方面也表现突出。2024 年 1 月《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》的研究对 1833 名参与者进行了 1 年追踪,并分析其血液代谢组学数据。根据豆类消费量三分位数分组后发现,高消费组(32±15 克 / 天)、一般消费组(19±2 克 / 天)和低消费组(11±2 克 / 天)的代谢谱存在明显差异,共有 40 种代谢物与豆类消费相关,其中 18 种呈正相关,22 种呈负相关。进一步分析证实,豆类相关代谢谱与 2 型糖尿病风险呈负相关,即豆类摄入越多,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越低。其作用机制包括增加葡萄糖转运蛋白 – 4 促进葡萄糖利用、下调相关受体抑制脂肪生成、减少脂肪沉积、调节脂肪因子,以及增加肠道产短链脂肪酸细菌等,从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,提升血糖调控能力,这意味着糖尿病患者也能从豆类饮食中获益。

在血压调节方面,2023 年 7 月《Advances in Nutrition》的荟萃分析纳入 16 项随机对照试验,涉及 1092 名 17-75 岁受试者,每周豆类摄入量为 450-3150 克(不含大豆和花生等油料豆类),干预持续 4-52 周。结果显示,补充豆类虽能使舒张压和收缩压有所降低,但未达统计学显著水平;不过,超重 / 肥胖(BMI≥25)的参与者在摄入豆类后,收缩压显著降低,表明豆类对特定人群的血压控制具有针对性效果。

这些研究共同证实,豆类消费对人体健康的益处具有多靶点、多机制的特点。从降低全因死亡率和中风风险,到预防 2 型糖尿病、辅助血压调节,豆类凭借其丰富的膳食纤维、优质植物蛋白、矿物质及生物活性成分,在慢性疾病预防和健康维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将豆类纳入日常饮食,不仅能丰富膳食结构,更能通过持续的剂量效应为健康保驾护航,尤其适合关注心血管健康、血糖管理和体重控制的人群长期坚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