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39养生-健康养生知识平台

健康饮食是改善心理状态的关键密码

2025-08-18
便是希望通过最省钱、易操作的健康饮食方式,帮助人们消除心理疾病、增加快乐、提升健康。“从食物到情绪”(from food to mood)的理念,正得到越来越多科学研究的支持。短短 5 年间,“食物与情绪” 的关联检索量上升百倍,达到上亿词条,印证了饮食对心理和大脑健康的关键作用。
肠道菌群异常和菌 – 肠 – 脑轴紊乱是抑郁等心理神经问题的重要原因,而通过饮食调整恢复菌群平衡、提升菌 – 肠 – 脑轴功能,是改善心理状态必不可少且简单经济的步骤。2024 年 7 月的大规模追踪研究(对 18 万人追踪 11.6 年)显示,饮食质量与抑郁症、焦虑症风险呈线性关联:柳叶刀饮食指数每增加 100 分,抑郁风险降低 13.6%,焦虑风险降低 15.8%,抑郁焦虑共病风险降低 16.8%。2022 年的荟萃分析(涉及 15 万名参与者)更发现,抗炎饮食组比促炎饮食组的抑郁风险降低 45%(女性 49%、男性 27%),焦虑风险降低 66%(女性 80%、男性 47%),且这种关联在女性中更为明显。
有人认为 “心情不好时吃大餐能缓解情绪”,但这只是短暂的多巴胺飙升带来的即时快乐,长期会导致奖赏系统反应迟钝,反而陷入情绪大起大落的循环,这正是成瘾人群的常见状态。而科学研究证实,饮食干预能切实改善抑郁症状。2019 年对 15 项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(涉及 45826 名参与者)发现,饮食干预显著减少抑郁症状;2023 年另一项针对抑郁症确诊患者的荟萃分析也显示,全面饮食干预能显著改善情绪状态,尤其对轻度抑郁效果更明显,严重患者则需结合益生菌、运动或药物联合干预。
饮食对心理的影响在特殊人生阶段同样显著。青春期是心理问题高发期,2024 年 5 月的荟萃分析(涉及 3058 名 8.6 至 16.2 岁青少年)发现,坚持健康饮食对注意力缺陷、抑郁症和焦虑症有保护作用。同年 3 月对瑞典 3692 名青少年的研究进一步证实:每日早餐、家庭聚餐、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。其中,家庭聚餐与更高的生活满意度、更少的心身疾病和学校压力相关;全家一起吃早餐能提升生活满意度、降低心身疾病和超重风险;水果和蔬菜消费始终与更好的心理健康相关,而每周食用甜食甜饮料少于一次的青少年,生活满意度更高,心身健康问题更少。不过需注意,研究中的 “水果” 多为蓝莓、树莓等浆果,与高甜水果营养价值差异较大。
这些研究打破了 “饮食与情绪无关” 的误区,证实健康饮食是改善心理状态的基础。无论是成年人的抑郁焦虑,还是青少年的心理困扰,通过调整饮食结构、增加抗炎食物摄入、保持规律家庭用餐等方式,都能有效提升情绪健康。食与心的实践表明,饮食干预是一种低成本、易坚持的心理健康维护手段,值得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推广,让更多人通过 “吃” 出健康,收获持久的快乐。

最新文章

消暑排毒,清热润燥舒服入秋

推荐

 

阅读17919

鸡鸭鱼肉靠边站,多吃这3种食物,排寒又补阳

推荐

 

阅读17133

这3种蔬菜帮你刮走多余油脂,清爽过秋!

中医

 

阅读14596

3种高锌食物得多吃,增强免疫,精力更旺盛

养生

 

阅读12399

3不吃指啥?进入末伏,要管住嘴!

中医

 

阅读135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