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,也有人觉得补充无效。生活中常见的困惑如 “经常吃青菜和复合维生素 B,却仍因缺 B 族维生素反复口腔溃疡”,背后藏着肠道微生物与 B 族维生素的复杂关联。最新研究揭示,膳食纤维缺乏时,肠道微生物会与人体争夺 B 族维生素,导致自体利用能力下降,这为 B 族维生素缺乏的原因提供了新解释。

人体获取 B 族维生素的途径主要有三个:食物摄入、肠道微生物合成及补充剂。蔬菜、水果、坚果、全谷类、豆类、蛋奶类、鱼虾和瘦肉中都富含 B 族维生素,正常情况下肠道微生物也能合成大部分 B 族维生素。但 B 族维生素的获益者不仅是人体,还有肠道微生物。2024 年 9 月发表在《Microbiome》杂志上的研究《Dietary fibers boost gut microbiota-produced B vitamin pool and alter host immune landscape》发现,在缺乏膳食纤维的饮食中,肠道微生物会与人体争夺 B 族维生素,甚至剥夺人体的利用能力。

B 族维生素在人体免疫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。硫胺素(B1)是免疫细胞获取能量的关键辅助因子;核黄素(B2)通过减少肠道氧气促进有益菌生长,具有抗炎特性;烟酸酯(B3)可抑制促炎细胞因子产生并诱导调节性 T 细胞;泛酸(B5)能增强抗肿瘤和抗结核感染能力;维生素 B6 则通过抑制炎性小体激活发挥抗炎作用,保护机体免于内毒素休克。
为探索饮食与肠道微生物对 B 族维生素的影响,研究者设计了精密实验:使用无菌小鼠(GF)、无特定病原体小鼠(SPF)和仅含 14 种细菌的 14SM 小鼠,分别喂食无纤维饮食(FF)、菊粉饮食(IN)、粗纤维饮食(FS)及两种标准饮食(SC1、SC2)。结果显示,肠道菌群和饮食均对宿主免疫产生影响,且菌群的影响强于饮食。
饮食对肠道微生物组成和 B 族维生素水平的影响显著。40 天后,标准饮食(SC)的 SPF 小鼠肠道富集降解纤维的细菌(如 Prevotellaceae、Lachnospiraceae 等);无纤维饮食(FF)的小鼠则富集降解黏液蛋白的细菌(如瘤胃球菌科、阿克曼菌),且肠道免疫细胞类群异常,肥大细胞、总 T 细胞等数量增加。菊粉饮食(IN)小鼠肠道富集大量产丁酸细菌,与标准饮食组相似;而无纤维(FF)和粗纤维(FS)饮食组小鼠盲肠中 B 族维生素浓度显著降低,核黄素(B2)、烟酸酯(B3)、泛酸酯(B5)和维生素 B6 几乎不存在。
宏代谢组学分析进一步证实,无纤维饮食组(FF)小鼠盲肠 B 族维生素合成减少而消耗增加。与菊粉饮食组(IN)相比,FF 组叶酸和 B12 合成能力下降,B2、B3、B7 利用能力增强;IN 组和标准饮食组(SC2)的 B 族维生素合成 / 利用比率更高,且负责合成与降解维生素的微生物种类存在明显差异。此外,无纤维饮食还导致短链脂肪酸合成受损,盲肠乙酸盐、丁酸盐等减少,支链脂肪酸和次级胆汁酸异常,进一步影响肠道健康和维生素利用。

这项研究揭示,膳食纤维是维持肠道微生物平衡和 B 族维生素供应的关键。缺乏膳食纤维会改变肠道菌群结构,引发微生物与人体争夺 B 族维生素,导致机体利用不足。因此,想要避免 B 族维生素缺乏,除了摄入富含 B 族维生素的食物,更要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,通过滋养有益菌,促进肠道微生物合成并合理分配 B 族维生素,实现人体与菌群的 “共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