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脑海里第一反应是“肥腻”“胆固醇高”“不健康”。但最近一份研究却让不少人重新审视了这道传统食材。原来,猪头肉不只是“下酒菜”,它背后还有不少被忽视的价值。
常吃猪头肉,真有好处吗?到底是宝藏食物,还是陷阱美味?今天我们就来聊个明白。看似普通的猪头肉,为什么又火了?其实,猪头肉没变,是我们变了。
随着人们对食物的认知不断更新,越来越多被“贴标签”的传统食材,正在被重新评价。猪头肉再次成为关注焦点,并不是偶然,而是它确实有些真本事。
猪头肉到底值不值得吃?它对身体能带来哪些实打实的好处?这篇文章,我们从头讲到尾,挖掘它被埋没的“营养密码”。
猪头肉到底含了啥?别只盯着脂肪
大多数人对猪头肉的“偏见”,主要卡在“脂肪含量高”这一点上。确实,它脂肪比例不低,但光看这一点,其实是冤枉它了。猪头肉的真实营养结构,远比你想象得丰富。
首先,猪头肉富含胶原蛋白。尤其是脸颊和耳朵部位,胶质浓厚,是不少人喜欢它“Q弹口感”的关键来源。这类胶质成分并非“空热量”,对皮肤和结缔组织有一定的保养作用。
其次,猪头肉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族,特别是B1、B2、B12,在动物性食物中算是比较突出的。这类维生素参与多种代谢过程,对维持神经系统功能也有一定意义。
第三点,别忘了,猪头肉的铁含量不低,尤其是血红素铁,吸收率比植物性铁更高。对于需要补铁的人群,它比很多“补品”都实在。
当然,猪头肉脂肪含量确实不低,饱和脂肪酸偏多,吃多了对血脂不友好,这一点不能忽略。但只要控制摄入量,“好处”是可以吃出来的。
常吃猪头肉,或收获5大好处
别急着否定猪头肉,真正了解之后你会发现,它的价值远不止“下酒菜”这么简单。以下这5点,是研究中逐渐被证实的潜在好处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