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39养生-健康养生知识平台

别等中风才后悔

2025-10-14

我们就来聊聊这个“沉默的杀手”,从日常习惯、身体信号、中西医的不同应对思路,再到如何科学预防,用最接地气的方式,帮你守护血管健康。

一、这些“习惯标签”,可能正在悄悄伤害你的血管

你是不是经常被贴上这些标签?

✦“熬夜党”:凌晨1点还在刷手机,第二天靠咖啡续命;

✦“外卖达人”:一周7顿饭,6顿是重油重盐的快餐;

✦“久坐族”:上班8小时不动,下班瘫沙发追剧;

✦“烟酒常客”:饭局上不喝两杯觉得不痛快。

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习惯,其实正在悄悄“堵”住你的血管。长期如此,血液流动变慢,脂质沉积,血管壁变厚,最终可能形成血栓,引发心梗、脑梗等严重问题。

小提醒:血管健康不是老年人才该关心的事,30岁后就要开始重视!

二、身体的“暗号”你听懂了吗?

身体从不会无缘无故报警。当你出现以下信号,一定要警惕:

✦ 经常头晕、头痛,尤其是突然发作;

✦ 记忆力下降,刚说完的话转头就忘;

✦ 手脚发麻、无力,走路像踩棉花;

✦舌头僵硬,说话不利索;

✦眼前突然发黑几秒钟(医学上叫“短暂性黑蒙”)。

这些,可能是脑供血不足的早期信号,医学上称为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”(TIA),俗称“小中风”。它就像一次“演习”,提醒你:血管可能已经出问题了!

真实案例:王阿姨55岁,总觉得自己“年纪大了记性差”,直到有天炒菜时手抖得拿不住锅铲,去医院一查,才发现是脑部多处小梗塞。幸好发现得早,通过调理避免了大中风。

三、中西医思路大不同:治“病” vs 调“人”

面对血管问题,西医和中医各有“招数”。

✅ 西医:快刀斩乱麻,解决“眼前危机”

西医的核心思路是:解除梗阻、控制状态、预防并发症

比如:

✦发生脑梗,立刻溶栓或取栓,打通堵塞的血管;

✦高血压、高血脂,用药物控制指标;

✦放支架、搭桥,改善血流。

这就像“修水管”——哪里堵了通哪里,见效快,适合急性期。

✅ 中医:调理体质,从根上“疏通河道”

中医不只看“堵了哪里”,更关心“为什么堵”。

中医认为,血管问题多与“气滞血瘀”有关——气血运行不畅,就像河道淤积。治疗上强调辨证调理,在医生的指导下,通过中药如丹红注射液、丹参多酚酸盐等同类药品、针灸、饮食等方式,改善整体状态。

比如:

✦气虚血瘀:补气活血;

✦ 痰湿阻络:化痰通络;

✦肝阳上亢:平肝潜阳。

这就像“治理河流”——清淤、护岸、调节水流,让整个系统更健康。

小知识:在治疗期间例如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使用具有活血化瘀、通脉舒络的中药成分药物,如丹红注射液等同类药物。

四、科学预防+饮食调理:每天做对5件事,血管年轻10岁

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!记住这5个简单实用的方法:

1. 吃得“清淡点”

✦少吃咸菜、腊肉、油炸食品(高盐高脂伤血管);

✦多吃深色蔬菜(如菠菜、紫甘蓝)、全谷物、深海鱼(富含Omega-3);

✦每天喝够1500ml水,稀释血液。

2. 动得“勤快点”

✦每天快走30分钟,或跳操、骑车;

✦久坐1小时,起身活动5分钟。

最新文章

胆囊息肉需要切除的情况

中医

 

阅读19918

胆结石夜间发作?

中医

 

阅读15449

出现排尿中断可能是膀胱结石

中医

 

阅读14814

胆囊问题与肝脏息息相关

中医

 

阅读14051

从腹痛到腹泻,身体在发出这些信号

中医

 

阅读125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