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常饮食中,很多人习惯给果蔬削皮后再食用,主要是出于对农药残留的担心。但人们对不同果蔬的处理态度却充满矛盾:往往对苹果、梨等平价易削皮的果蔬削皮,却对草莓、蓝莓等小巧贵重的果蔬直接食用,这种做法与实际农药残留风险并不完全匹配。事实上,研究显示那些不削皮的果蔬可能含有更高的农药残留,通过这类食物摄入的农药量可能高于常被削皮的种类。

近年来,随着对膳食纤维重要性的认识加深,很多人通过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量来补充纤维。但从农药残留风险角度看,从豆类和谷物中获取膳食纤维可能更安全,“较多带皮豆类 + 全谷物 + 较少蔬菜水果” 的搭配,比 “多精加工谷物 + 去皮豆类 + 大量蔬菜水果” 的组合更健康安全。
国内外多项研究揭示了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真实情况。美国 FDA 2009-2017 年的数据显示,不同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率差异显著,蔬菜(44.2%)>水果(25.2%)>其他(13.2%)>谷物(9.6%)>蛋奶类(3.9%)= 鱼类(3.9%)。超标率最高的农产品包括人参、辣椒调味品、香菜、仙人掌、大米、菠菜、蘑菇等,且不同种类农产品残留的农药种类差异很大,如大米中常见三环唑、稻瘟灵,辣椒中多为多菌灵、苄氯菊酯等。
国际非盈利组织环境工作组 2022 年的排名显示,农药残留量最高的前几位蔬果为:草莓>菠菜>甘蓝 / 羽衣甘蓝>油桃>苹果>葡萄等。美国农业部数据还发现,某些果蔬可能存在多种农药残留超标,如草莓中可能有 45 种、苹果 47 种、葡萄 56 种。

国内研究也呈现类似趋势。上海种植园的调查显示,95% 蔬果农药残留符合标准,但桃子和甜瓜的多农药残留问题较严重。浙江市场的连续调查发现,番茄、茄子、黄瓜最常检测到杀菌剂,茄果类蔬菜的杀菌剂检出率高于其他蔬菜,且冬季检出率最高。针对全国 31 个地区的检测显示,4.96% 的果蔬样品含剧毒农药,1.57% 超标,蔬菜风险高于水果。剧毒农药残留风险最高的 6 种蔬果依次为:茄子(8.84%)> 葡萄(5.58%)> 西红柿(5.43%)> 黄瓜(5.43%)> 梨(3.12%)> 苹果(2.30%),南方某自治区的茄子和北方某自治区的葡萄超标率尤其突出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一些已被禁用的剧毒农药如 DDT,仍在胡萝卜、香菜、菠菜等果蔬中被检出。面对这些数据,科学对待农药残留需改变仅凭削皮难易或价格决定处理方式的习惯,应参考残留风险等级采取措施:对残留风险高的果蔬可优先选择有机种植品种,清洗时采用流水冲洗、浸泡等方式,必要时进行去皮处理;同时合理调整饮食结构,增加全谷物和豆类的摄入,在保障营养的同时降低农药暴露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