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多人在通过益生菌、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调节脂代谢后,不仅血脂恢复正常,耳鸣消失,听力也明显改善。这一现象揭示了听力健康与脂代谢之间存在密切关联。深入了解这种关联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听力。

听觉是人类重要的感觉之一,其产生过程是声波经外耳、中耳传音系统传递到内耳,内耳将机械能转化为神经冲动,最终传至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。正常人双耳听阈为 20 分贝及以下,超过此阈值即为听力损失,且阈值越高,损失越严重。根据病变部位,听力损失可分为三类:传导性听力损失(外耳和中耳异常)、神经性听力损失(内耳、听神经或中枢听觉系统病变,含耳蜗性、神经性、中枢性聋)、混合型听力损失(兼具前两类异常)。

听力损失已成为全球高发健康问题。《柳叶刀》报告显示,2019 年全球 15.7 亿人存在听力损失,平均每 5 人就有 1 人受影响,较 1990 年中度至完全听力丧失人数增加 79.1%,预计 2050 年将达 24.5 亿人。按健康寿命损失年计算,听力损失是 2019 年第三大致残因素,对生活影响显著:成人患者收入低于同龄人,5 岁以下幼儿会因听力损失阻碍语言和认知发育,70 岁以上老人则会增加痴呆和抑郁症风险。听力损失主要表现为听觉阈值提高(能听大声听不到小声)和主观性耳鸣(无外界刺激时的内部噪声)。
除噪音、病原体感染和耳毒性药物外,脂代谢异常是易被忽视的听力损失诱因。脂代谢异常指血液中甘油三酯、胆固醇、低密度脂蛋白(LDL,“坏胆固醇”)偏高或高密度脂蛋白(HDL,“好胆固醇”)偏低,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。人们常关注血脂对心血管、大脑和肝脏的影响,却忽视其对耳朵等小器官的作用 —— 全身血液循环中的脂质异常,必然影响耳部微血管循环。

脂代谢异常与突发性耳聋关系密切。突发性耳聋是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,耳部血流灌注不足是主要诱因,改善末梢循环是关键治疗手段。2023 年涉及 77566 名患者的系统分析发现,突发性耳聋患者常伴随糖尿病、高血压或总胆固醇水平升高。另有研究显示,合并代谢综合征(高血糖、高血压、高甘油三酯、低 HDL、超重等满足三项以上)的突发性耳聋患者,听力损失更严重;具有 4 种以上代谢异常的患者,不仅症状重,恢复率也显著低于无代谢综合征者。
这些发现解释了为何脂代谢改善后听力会随之变好:正常的脂代谢能保障耳部微血管循环通畅,减少因血流灌注不足导致的听力损伤。这提示我们,保护听力不仅要避免噪音等直接伤害,更要通过健康饮食、补充益生菌、改善生活方式等调节脂代谢,维持血脂正常,为听力健康保驾护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