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39养生-健康养生知识平台

减少丙烯酰胺摄入需从烹饪方式入手

2025-08-01
高温烹饪能让食物呈现焦黄色泽与诱人香气,却也暗藏健康隐患 —— 高蛋白食物会生成苯并芘与杂环芳香胺,高淀粉食物则会产生丙烯酰胺。这种神经毒性物质的毒性丝毫不逊于苯并芘,值得警惕。
丙烯酰胺(C₃H₅NO)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化合物,兼具神经毒性、基因毒性和潜在致癌性。其代谢产物缩水甘油酰胺具有更强的诱变潜力,可与细胞中多种分子结合,诱导 DNA 突变和酶功能异常。在工业中,它常用于建筑、石油、水处理等领域;而食物中的丙烯酰胺并非人为添加,而是淀粉类食物在 120℃以上高温烹饪(如油炸、烘烤、烧烤)时,天冬酰胺与还原糖(葡萄糖、果糖等)发生美拉德反应的自然产物。这意味着,薯片、薯条、油条、饼干、烘焙面包、煎炒面食等高温加工的淀粉类食物,都可能含有丙烯酰胺。
丙烯酰胺的危害不容忽视。2019 年英国曾报道一起悲剧:一名 14 岁男孩因常年以薯条、薯片、香肠为主食,不爱吃蔬菜水果,确诊营养性视神经病变,三年后完全失明。这一案例揭示了长期高剂量摄入丙烯酰胺对神经系统的严重损害,其神经毒性可能影响视觉功能及其他神经传导系统。
减少丙烯酰胺摄入需从烹饪方式入手:
  1. 控制温度:避免 120℃以上的高温烹饪,优先选择蒸、煮等低温方式,降低美拉德反应强度。
  1. 调节 pH 值:碱性环境(如使用小苏打等膨松剂)会促进丙烯酰胺生成,制作面食时应减少碱性添加剂;改用酸面团发酵,乳酸菌可降低面团 pH 值,抑制反应发生,同时还能吸附、代谢丙烯酰胺,将其作为碳源和氮源利用。
  1. 调整饮食结构:减少油炸、烘焙类淀粉食物的摄入,增加新鲜蔬果比例,通过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辅助身体代谢有害物质。
了解丙烯酰胺的来源与危害,通过科学烹饪和饮食调整降低暴露风险,才能在享受食物美味的同时,更好地守护健康。

最新文章

嘲讽中医姑姑老古董,偷喝她的“桑葚水”半个月

推荐

 

阅读16465

连吃21天“银耳羹”后打脸了

中医

 

阅读18882

坚持吃“酒酿圆子”三个月,痛经消失了

中医

 

阅读18636

今年立秋不一般,有4个好消息,2个坏消息

中医

 

阅读18977

女人少吃绿豆,多吃5样,补足气血

中医

 

阅读181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