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人对中餐情有独钟,出国旅游或移民的人常会想念中餐味道,回国后也总想着与亲友聚餐品尝中餐美食。但享受美食时,很多人心里也有焦虑,尤其是外出就餐可能存在的 “科技与狠活” 问题。

外出吃一顿饭,人们往往会比平时更渴,这背后可能是食物中添加了不少提鲜添加剂,像一滴香、石蜡矿物油、辣椒素等,让美味的背后暗藏健康隐患。很多家庭也面临困扰,孩子期待外出大餐,可家里做不出外边的味道,而擅长家庭烹饪的人,可能在不经意间用不适当方式引发美拉德反应来提升口感,却没意识到潜在风险。

美拉德反应由法国化学家 1912 年首次发现,指食物中还原糖、氨基酸与蛋白质在常温或加热时发生反应,生成棕色或黑色大分子物质,在烹饪中体现为食物变焦、上色,能让食物色香味提升,像炒糖色、烤肉、红烧等都有该反应。正因如此,利用美拉德反应的美食视频很受欢迎,加糖、升温等方式都能增强反应,让食物更诱人。
但美拉德反应也有危险性。人体中的糖化反应就是美拉德反应,其产物会影响皮肤,而食物中该反应还会生成 AGEs、杂环胺、丙烯酰胺、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。丙烯酰胺在加工食品中已有明确限量,高温烹饪肉类产生的杂环胺和多环芳烃,是红肉被认为有害健康的原因之一,与三高、癌症等相关。

中国改革开放后生活水平大幅提升,但人均寿命未显著提高,这或许与饮食科学方面的不足有关。了解美拉德反应的知识及风险很重要,营养心理学和营养精神病学的研究成果也应融入家庭健康幸福教育,让人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,更多关注健康。结合认知障碍等疾病与生活方式的关联,健康饮食对整体健康至关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