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上周末,我兴冲冲地给闺蜜露一手新学的豆沙包。结果掀开锅盖那一刻——好家伙!一锅胖娃娃全变成了皱巴巴的”小老头”,闺蜜憋着笑说:”这包子…挺有抽象艺术感?” 蒸包子这事儿啊,真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玄学,塌陷、死面、回缩,分分钟让人崩溃。
你们是不是也遇到过这些情况:
明明发面时白白胖胖,蒸完却像泄了气的皮球
表皮坑坑洼洼活像月球表面
掀锅时还圆润可爱,三秒后就表演”缩骨功”
别急着怪面粉、怨酵母,八成是少了关键一步!今天就跟大家分享我”炸厨房”三次才悟出的秘诀,保准你蒸出的包子比早餐店的还暄软~
二、揭秘!老师傅绝不外传的”黄金1分钟”
去年特意跑去山东拜师学艺,看着老师傅掀开蒸笼时,那白胖包子冒着热气微微颤动的模样,我眼睛都直了!趁老人家喝茶的功夫,我死皮赖脸套出句话:”丫头,包子不是蒸熟的,是’醒’熟的。”
原来啊,直接上锅蒸是大忌!面团突然遇到高温蒸汽,表面瞬间凝固,里头的气泡拼命想往外冲,可不就挤成疙瘩脸了?老师傅教我的这招,简单到你想不到:
把包好的包子放进蒸笼后,先别开火!盖上盖子让它们舒舒服服”喘口气”,夏天等15分钟,冬天等25分钟。这段时间里,面筋会慢慢放松,酵母宝宝继续工作产生气泡,等包子明显变大一圈再开火。
(突然凑近屏幕)你闻到了吗?想象一下面香混合着馅料的味道慢慢飘出来,包子在蒸汽里轻轻抖动的样子…哎呦,我键盘都要被口水淹了!
三、三个致命细节,毁掉一锅包子
水温的”温柔陷阱”
水开才上锅?错!水凉就蒸?更错!最理想是看到锅边冒小气泡,水温约60℃时开火。太烫会烫死酵母,太凉发酵不足。我总记成”洗澡水温度”——伸手觉得暖但不烫就对了。
掀盖的”恐怖片时刻”
蒸好马上掀盖?恭喜获得塌陷大礼包!关火后焖3分钟,让温度慢慢降。记得我第一次做时,蹲在锅边数秒的样子活像拆炸弹,现在想想都好笑~
面团的”甜蜜点”
发面不是越久越好!手指戳洞不回缩就赶紧包,发过头会有股酒味。有次我追剧忘了时间,结果蒸出一锅”醉包子”,我家狗闻了都摇头晃脑走猫步!
四、附赠!让包子发光的私房技巧
和面时加勺猪油,保准皮子油润发光(素食者可用椰子油)
蒸布千万别拧太干!我奶奶的祖传口诀:”布要湿得能挤出水,但不能滴出水”
火候要”中间凶两头乖”:大火烧开转中火,最后小火收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