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39养生-健康养生知识平台

风险与肠道细菌的隐秘关联

2025-08-26
人类妊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,每阶段 3 个月:0-13 周为第一阶段,14-28 周为第二阶段,29-40 周为第三阶段。通常 37 周后出生的是足月儿,37 周前为早产儿,28 周前则是极早产儿。胎儿大脑发育贯穿整个妊娠周期,第 3-4 周神经管形成,第 10 周左右大脑基本结构成型,第 8 周神经元开始迁移并建立突触连接,25 周启动突触修剪,妊娠最后 3 个月(第三阶段)大脑进入快速生长期,28-40 周大脑体积近乎翻倍,同时完成神经细胞类型形成与髓鞘化,为大脑功能完善奠定基础。
然而,早产儿因提前离开母体,身体器官尚未成熟,即便医疗技术让其死亡率降低,成年后出现神经发育障碍、行为及心理问题的风险仍远高于足月儿。且出生越早,大脑发育受扰乱的步骤越多,损伤越严重。极早产儿(28 周前出生)因大脑皮层沟回未完全形成,易出现癫痫,胼胝体发育不全还会影响左右脑信息传递;妊娠第三阶段出生的早产儿,因大脑髓鞘化未完成,神经细胞易 “短路”,导致注意力不集中、学习记忆及认知能力受损。更严峻的是,早产儿从母体简单安全环境突然进入自然环境,大量听觉、视觉、嗅觉等信息超出其大脑处理能力,会严重扰乱大脑发育,为后续健康问题埋下隐患。
2021 年 10 月,奥地利科学家在《Cell》杂志发表的研究,揭示了极早产儿大脑损伤与肠道细菌的关联。研究对 60 名极早产儿(28 周前出生)的肠道菌群、免疫指标及神经生理学发育追踪 3 个多月,这些宝宝均在新生儿监护病房接受特殊护理。结果显示,7 名夭折,53 名达到出院标准,其中 38 名轻度脑损伤,15 名重度脑损伤。
研究发现,极早产儿脑损伤前已出现神经生理异常,皮层神经电活动受抑制,颅氧饱和度不稳定。高水平促炎介质 VEGF-A 和 IL-17a 诱发促炎 T 细胞(主要是 γδ T 细胞)分化,抑制神经保护介质(BDNF 和 PDGF-BB),这可能是脑损伤主因。肠道菌群方面,极早产儿产后菌群数量 4-6 周达顶峰,严重脑损伤者产后四周肺炎克雷伯氏菌(高毒性为主)含量增加 1.7 倍,且其含量与脑损伤严重程度显著相关,由克雷伯氏菌主导、含韦荣球菌和双歧杆菌的菌群类型也与脑损伤密切相关。
此外,早产儿肠道从局部缺氧过渡到无氧,短链脂肪酸含量 50 天左右达顶峰,产后一个月甲酸盐最高,随后丙酸和丁酸盐增加。但过渡过快有害,丁酸过早增加与脑损伤有关。整合分析表明,严重脑损伤极早产儿的促炎症 T 细胞分化,由早期 IL-17a 和 VEGF-A 等促炎介质驱动,而促炎 γδ T 细胞数量及促炎介质水平增加,均与克雷伯氏菌含量密切相关。这一研究为理解早产儿大脑损伤机制提供了新方向,也为后续干预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
最新文章

消暑排毒,清热润燥舒服入秋

推荐

 

阅读17024

鸡鸭鱼肉靠边站,多吃这3种食物,排寒又补阳

推荐

 

阅读16445

这3种蔬菜帮你刮走多余油脂,清爽过秋!

中医

 

阅读16381

3种高锌食物得多吃,增强免疫,精力更旺盛

养生

 

阅读16237

3不吃指啥?进入末伏,要管住嘴!

中医

 

阅读122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