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分过后,天气渐暖,桃杏芬芳,莺歌燕舞,南方早已进入最美赏花时节。不少中老年人对春天满怀怀旧之情,除了明媚春光与美丽花朵,刚冒尖的鲜嫩野菜也让他们心生向往,许多人备好工具准备踏青挖野菜。城里人虽无田地,却对土地有特殊感情,采挖野菜对他们而言不仅是为美味,更是难得的与泥土接触的机会。北京公园里虽随处可见禁止采挖野菜的标识,却拦不住人们对美味的追求。但从健康和安全角度出发,食与心坚定建议:不能采挖和食用公园野菜,这些看似鲜嫩的野菜往往含有超量农药。

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药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,土壤和水中的农药含量可能超乎想象。城市土壤中存在不容忽视的农药和杀虫剂等污染物,其中持续性有机污染物(POPs)主要包括有机氯类和多氯联苯类,有机氯主要有 DDT 类和六六六类(六氯环己烷类)。有机氯类源于农药和杀虫剂使用,多氯联苯类源于工业和生活用品,如变压器绝缘液、颜料涂料、塑料围栏、油漆添加剂等。
2020 年《Chemosphere》的系统综述显示,我国城市土壤中 POPs 浓度已超安全水平。有机氯总浓度范围 7.6-37331 微克 / 千克,平均值 2861 微克 / 千克,远超农田的 58.9 微克 / 千克;多氯联苯总浓度范围 0.2-123467 微克 / 千克,平均值 4984 微克 / 千克。
空间分布上,东部城市土壤 POPs 浓度明显高于西部。首都和河北地区有机氯含量最高,浙江多氯联苯浓度最高。DDT 类超安全水平的城市包括首都、河北、吉林等;六六六类超标的有北京、河北、天津等;多氯联苯污染严重的有浙江、河北、北京等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虽多数有机氯来自历史积累,但不少城市土壤仍有新增加的有机氯。异构体分析显示,约 64% 的省市土壤出现新的 DDT 类,约 30% 省市新增 DDT 类来自农药三氯杀螨醇;大部分城市土壤新增六六六类来自农药林丹的使用。多氯联苯在人口密度大、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浓度更高。
更严峻的是,通过食用、吸入和皮肤接触这些污染物的癌症风险已超安全水平。有机氯类终生致癌风险高于安全水平的有北京;多氯联苯类终生致癌风险超标的有天津、河北、内蒙古、山西、吉林、辽宁、山东、浙江和广东。

综上,出于健康安全考量,强烈建议不要采挖和食用公园等城市区域的野菜。这些野菜生长在受污染的土壤中,可能积累超量有害物质,食用后会对健康造成潜在威胁。春日踏青可欣赏美景,但切勿为一时美味而忽视土壤污染带来的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