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型半胱氨酸(Hcy)是一种含巯基的非蛋白质氨基酸,作为代谢中间体,它并非直接来自食物,而是由人体必需氨基酸甲硫氨酸(蛋氨酸)合成,并通过特定途径代谢排出。甲硫氨酸作为唯一含硫的必需氨基酸,需从食物中获取,其在体内通过转甲基作用生成 S – 腺苷同型半胱氨酸,进而转化为同型半胱氨酸。

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主要通过再甲基化和转硫两种方式进行。再甲基化是可逆过程,包含两条途径:主要途径中,同型半胱氨酸在维生素 B12 和 5 – 甲基四氢叶酸参与下合成甲硫氨酸,这一过程在所有组织中均可进行,其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(MTHFR)负责将叶酸转化为 5 – 甲基四氢叶酸,而维生素 B2 是该过程的必需辅助因子;替代途径则在肝脏和肾脏中进行,同型半胱氨酸接收甜菜碱(三甲基甘氨酸)的甲基生成甲硫氨酸,不依赖 B12 和叶酸,人体可从食物获取甜菜碱或通过胆碱合成。

转硫过程则是不可逆的,同型半胱氨酸在维生素 B6 参与下与丝氨酸缩合成胱硫醚,再进一步分解为半胱氨酸、谷胱甘肽等物质并最终从尿液排出,胱硫醚 -β 合酶(CBS)在此过程中发挥关键催化作用。无论是再甲基化还是转硫途径,对于降低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都至关重要,若 MTHFR 或 CBS 等关键酶发生基因突变,会导致分解能力下降,引发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升高。此外,约 5%-10% 的同型半胱氨酸未在细胞内代谢,会被释放到血浆并通过肾脏清除。
人体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,除食物中甲硫氨酸含量外,叶酸(B9)、维生素 B6、B12、B2 以及甜菜碱、胆碱的水平均会产生影响,同时还与半胱氨酸代谢相关,半胱氨酸可合成谷胱甘肽、牛磺酸等重要含硫物质,其中谷胱甘肽对抗氧化和免疫功能至关重要,硫化氢则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。
大规模研究明确了同型半胱氨酸的正常范围,健康人血浆总浓度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或 ELISA 法检测中为 5.0-15.0μmol/L,免疫测定法为 5.0-12.0μmol/L,其水平受年龄、性别、基因、饮食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。一般男性水平高于女性,成年后以每 10 年 1μmol/L 的速度增长,如 40-42 岁平均值为 10.8μmol/L,65-67 岁增至 12.4μmol/L。

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以四种形式存在:1% 为游离硫醇,70%-80% 与血浆蛋白结合,其余形成二聚体或与其他硫醇结合。目前体检中已广泛纳入该指标,血浆水平>15μmol/L 称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(HHcy),其中 16-30μmol/L 为轻度,31-100μmol/L 为中度,>100μmol/L 为重度;而低同型半胱氨酸血症(<6μmol/L)仅发生在 0.5%-1% 的人群中。了解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机制与正常范围,对维护心血管等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