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39养生-健康养生知识平台

咳嗽的生理机制与健康意义

2025-08-20
人的肺每天要完成 5000-20000 升空气交换,空气中的微生物、颗粒、花粉等 “不速之客” 随呼吸进入呼吸道。与消化道单向排泄不同,呼吸道如同 “双行线”,空气吸入与二氧化碳排出同时进行,而咳嗽正是呼吸道排出异物的核心防御机制。
呼吸道的排异系统精密高效。气道表面的黏液负责捕捉异物,黏液下的纤毛细胞通过摆动推动黏液移动,最终通过鼻腔形成鼻涕、经咽喉进入消化道或通过口腔形成痰液排出,吐痰常需咳嗽辅助。健康人每天平均咳嗽 11 次(1-34 次),这种短暂、少量的咳嗽是清除多余黏液或异物的正常过程,能保护气管和肺部健康,咳嗽后会让人感觉舒适。当吸入霉菌孢子、灰尘等异物时,流鼻涕、打喷嚏及咳嗽出浓痰等反应,都是呼吸道 “自我洁净” 的表现。
咳嗽的生理机制复杂而精密。作为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,它由迷走神经感觉神经元介导,激活脑干中枢咳嗽发生器引发。过程始于咳嗽感受器(分布于喉部、气管等部位)受刺激,随后深吸气增加肺内空气量,声门短暂闭合使胸腔压力升高,声门打开后产生高速气流,推动气道分泌物和碎片移动。较大气道的机械感受器多于化学感受器,信号经迷走神经传至脑干网络,通过喉部、呼吸肌等传出通路完成咳嗽动作,咳嗽强度与呼吸肌力量和气道状态相关,声音大小由气道振动程度决定。
呼吸道感染时的急性咳嗽是重要的排毒防御反应。甲流或新冠等病原体感染后,会沿呼吸道扩张,气道上皮启动免疫机制,分泌更多黏液、免疫分子和神经活性物质,激活咳嗽感受器,增加咳嗽敏感性。当病毒、死亡免疫细胞等异物被黏液捕捉,随纤毛移动至喉部时,会引发喉咙发痒,通过咳痰排出下呼吸道病毒,流鼻涕则排出上呼吸道病毒,有助于减轻免疫负担、阻止感染扩散。这种急性咳嗽是免疫反应的一部分,通常 3 周内(平均 18 天)随病原体清除而消失。
需要注意的是,盲目用止咳药抑制急性咳嗽可能适得其反。止咳虽能暂时缓解不适,却会阻碍异物排出,加重感染症状、拖延康复。但超过 3 周的慢性咳嗽则需医疗干预,可能由慢性感染、肺部损伤或慢阻肺、哮喘等疾病引起,这类咳嗽弊大于利,需专业治疗改善。
值得关注的是,急性咳嗽也可能被病原体利用。感染者咳出的飞沫含大量病原体,形成气溶胶后可能感染他人或加深自身感染,这是病原体进化中形成的传播策略。
科学认识咳嗽的生理意义至关重要:急性咳嗽是身体排异排毒的保护性反应,不应盲目抑制;慢性咳嗽则需及时就医。理解这一 “排异卫士” 的工作机制,才能更好地保护呼吸道健康,在感染时科学应对咳嗽症状。

最新文章

消暑排毒,清热润燥舒服入秋

推荐

 

阅读17452

鸡鸭鱼肉靠边站,多吃这3种食物,排寒又补阳

推荐

 

阅读18416

这3种蔬菜帮你刮走多余油脂,清爽过秋!

中医

 

阅读19112

3种高锌食物得多吃,增强免疫,精力更旺盛

养生

 

阅读14409

3不吃指啥?进入末伏,要管住嘴!

中医

 

阅读15659